文章作者:niccarter 文章編譯:Blockunicorn
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出現(xiàn)在喬·羅根(JoeRogan)的播客上發(fā)表了一些爆炸性言論,聲稱針對政治上不受青睞的公司和個人(尤其是加密行業(yè))存在系統(tǒng)性“去銀行化”的行為。在視頻的開頭,他指出由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Warren)主導創(chuàng)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是導致加密初創(chuàng)公司被取消銀行服務的罪魁禍首。然而,一些批評者反駁稱,不僅這種“去銀行化”并未發(fā)生,CFPB 的實際目標是結束這種現(xiàn)象。
問題在于,這里涉及幾個不同的問題需要討論。首先,馬克·安德森在抱怨什么,他的擔憂是否合理?其次,CFPB在去銀行化的過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有的話)——它是始作俑者還是遏制者?
許多左翼人士并不了解加密行業(yè)和右翼普遍對去銀行化的擔憂,因此對馬克的言論以及埃隆在社交平臺X上的轉發(fā)感到困惑或不相信。首先,我認為值得完整閱讀馬克和喬的對話,因為許多人僅基于片段做出反應,而這實際上是一段深入的評論,其中包括許多獨立的觀點。接下來,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下。
馬克·安德森在抱怨什么?
馬克在節(jié)目中提出了一些明確且相互關聯(lián)的觀點。他首先批評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認為它是一個幾乎不受監(jiān)督的“獨立”聯(lián)邦機構,能夠“恐嚇金融機構,阻止新的競爭,以及那些試圖與大銀行競爭的新創(chuàng)業(yè)公司”。
然后他提到去銀行化是一種特定的危害,他將其定義為“當你作為一個個人或你的公司被徹底從銀行體系中剔除”。馬克指出,這種現(xiàn)象通過銀行作為代理機構發(fā)生(類似于政府通過大型科技公司實施的審查),但以一種間接的方式進行,從而使政府免于直接承擔責任。
根據馬克的說法,去銀行化“在過去四年中一直發(fā)生在所有Crypto企業(yè)家身上。這種情況也發(fā)生在許多金融科技企業(yè)家身上,還有任何試圖啟動任何新銀行服務的人身上,因為他們(政府)試圖保護大銀行。”除此之外,馬克還提到了一些在政治上不受青睞的企業(yè)——奧巴馬執(zhí)政期間,合法大麻、陪護業(yè)務以及槍支商店和制造業(yè)。這被稱為“扼殺行動”(OperationChokePoint,由奧巴馬政府的司法部提出)。而“扼殺行動2.0”(由加密行業(yè)命名)則針對政府的“政治敵人”以及那些“不受歡迎的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馬克補充道,“這對科技領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過去四年間,我們有大約30位創(chuàng)始人破產!
受害者“基本上包括所有的加密創(chuàng)始人、每一個加密初創(chuàng)公司,要么被個人取消了銀行服務并被迫退出行業(yè),要么他們的公司被取消銀行服務,導致無法繼續(xù)運營,要么他們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或者被威脅將面臨指控!
馬克還提到,他了解到有些人因為“持有錯誤的政治觀點或發(fā)表了不可接受的言論”而被取消銀行服務。
總結一下,馬克提出了以下主張:
去銀行化意味著個人或公司被剝奪銀行服務權,要么是因為你所在的行業(yè)在政治上不受青睞,要么是因為你持有不同政見
CFPB至少要承擔部分責任,其他未具名的聯(lián)邦機構也是如此
這是通過讓監(jiān)管機構將金融壓制外包給銀行來實現(xiàn)的,這使政府免于直接承擔責任。
奧巴馬執(zhí)政期間去銀行化的主要受害者是合法但不受青睞的行業(yè)——大麻公司、成人企業(yè)、槍支商店和槍支制造商
加密公司和企業(yè)家以及金融科技公司是拜登執(zhí)政期間去銀行化的主要受害者。保守派有時也會僅僅因為他們的政治觀點而被取消銀行服務
a16z投資組合中的30位科技創(chuàng)業(yè)者遭遇取消銀行服務。
我們將在文章末尾對這些觀點進行評估。
批評者對馬克·安德森的言論有何評價?
我在簡化問題,但左翼自由主義者對馬克·安德森的評論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認為他正在利用去銀行化的敘事來滿足自己的目的(支持Crypto和金融科技),同時忽視了更“合法”的去銀行化受害者——例如巴勒斯坦人因為給加沙提供資金而被Gofundme踢出平臺。至于主流左翼,他們通常直截了當?shù)刂С秩ャy行化他們的政治敵人,因此他們寧愿忽視整個事情。
但左翼中有一部分至少在意識形態(tài)上是一致的,他們對企業(yè)和國家對言論和金融的權力持懷疑態(tài)度。(現(xiàn)在右翼已經重新控制了一些科技平臺,并重新獲得了國家權力,這一群體可能正在不斷壯大)。他們一直在反對去銀行化。他們認識到,雖然右翼的異見人士是去銀行化的主要受害者(比如Kanye、AlexJones、NickFuentes等),但如果情況反過來,左翼也很容易遭遇這種情況。他們對去銀行化的定義更為狹隘:“去銀行化,或者像一些金融機構更喜歡說的那樣,去風險化,是指銀行與被視為政治上不正確、極端、危險或超出界限的客戶斷絕關系!保ㄕ訲FP的這篇文章)。upaSubramanya在這篇文章中提到,銀行有權完全毀掉一個人的金融生活,如果他們認為該人對聲譽構成風險,無法做生意。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的個人都受到了影響——梅拉尼婭·特朗普、邁克·林德爾、特朗普本人、基督教慈善機構、1月6日的參與者、穆斯林眾籌組織和慈善機構等。
然而,許多左翼人士仍然對安德森的言論持批評態(tài)度或感到困惑,尤其是關于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言論。以下是幾個例子:
LeeFang:CFPB一直強烈反對去銀行化,安德森為什么這么說?證據在哪里?在這篇長文中沒有提到的一點是,CFPB曾調查過安德森支持的初創(chuàng)公司是否涉嫌詐騙,而不是政治言論。去銀行化是來自于FBI和國土安全部(DHS),而不是CFPB。
LeeFang:去銀行化確實是個大問題。我們看到反對強制疫苗的卡車司機因抗議失去銀行賬戶,支持巴勒斯坦的組織失去了Venmo賬戶的使用權等等。但現(xiàn)在,掠奪性貸款人和詐騙犯將消費者保護與“去銀行化”混為一談,呼吁放松監(jiān)管。
JarodFacundo:我真不明白@pmarca在說什么,因為就在幾個月前,在一次FedSoc的活動上,CFPB主任喬普拉(Chopra)警告觀眾,華爾街正在進行“去銀行化”,但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JonSchweppe:我同意@dorajfacundo的觀點。完全不明白@pmarca到底在說什么。CFPB一直在引領反對歧視性去銀行化的行動。這到底是什么意思?
RyanGrim:CFPB發(fā)布了一項合法的良好規(guī)則,針對銀行基于政治觀點而取消用戶銀行業(yè)務的行為。是的,一位民粹主義左翼CFPB負責人站出來維護保守派的權利,F(xiàn)在,風險投資家和馬斯克因為其他原因不喜歡CFPB,他們在撒謊,煽動人們的情緒,削弱CFPB的力量。
總體而言,這個群體對Crypto和金融科技抱有敵意,并不認為這些行業(yè)的公司是“去銀行化”受害者,至少在道德上不認為它們與為加沙地區(qū)匯款的眾籌平臺相等。根據左翼自由主義者的觀點,Crypto從業(yè)者是“自作自受”。他們認為,Crypto從業(yè)者發(fā)行Tokens、詐騙和實施欺詐,因此他們應該受到銀行的鄙視。“如果Crypto創(chuàng)始人被去銀行化,那是銀行監(jiān)管的問題,不是我們的戰(zhàn)斗。”
此外,根據這些批評者的說法,馬克的錯誤在于將責任歸咎于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他們告訴我們,CFPB 是一個打擊“去銀行化”的機構。馬克只是對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感到不滿,因為他投資了金融科技平臺,而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負責確保他們不會欺詐客戶。
自從馬克出現(xiàn)在羅根節(jié)目中以來,數(shù)十名科技和Crypto創(chuàng)始人公開講述了他們被單方面剝奪銀行訪問權的經歷。許多Crypto行業(yè)人士看到了隧道盡頭的曙光,并相信銀行監(jiān)管機構通過銀行對Crypto領域進行的違憲攻擊已經接近尾聲。要求調查 “扼殺行動2.0” 的呼聲愈加高漲。那么誰是對的?安德森還是他的批評者?CFPB真的有罪嗎?去銀行化真的像馬克所說的那么嚴重嗎?讓我們從CFPB開始調查。
什么是CFPB?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是一個“獨立”機構,成立于2011年,由《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Act)在金融危機后設立。它擁有廣泛的職權,被授權監(jiān)督銀行、信用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高利貸機構、債務催收機構和學生貸款公司。作為一個獨立機構,它的資金來自國會之外(因此不受國會資金審查)?偨y(tǒng)不能輕易罷免局長,它可以直接制定規(guī)則,并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提起執(zhí)法和法律訴訟。它擁有相當大的權力。CFPB基本上是在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的獨家要求下成立的。
CFPB經常成為保守派和自由主義者的攻擊目標,因為它是另一個聯(lián)邦機構,而且是一個基本上不負責任的機構。它是由經常成為右翼攻擊目標的伊麗莎白·沃倫設立的,目的是有效地騷擾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當然,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shù)已經受到嚴格監(jiān)管。銀行必須接受州或聯(lián)邦(OCC)的監(jiān)督,如果是上市公司,還必須對聯(lián)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美聯(lián)儲和證券交易委員會負責。信用合作社、抵押貸款機構等都有自己的監(jiān)管機構。在CFPB成立之前,聯(lián)邦金融監(jiān)管并非嚴重缺失。美國的金融監(jiān)管機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因此,可以理解保守派人士會質疑,為什么似乎純粹出于報復心理的伊麗莎白·沃倫能夠獲得這樣一個她可以隨意用來騷擾政治對手的專屬機構。
現(xiàn)在來談談CFPB的職責。
至于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的職能,它的確有一些具體的規(guī)定,通常反對銀行接入上的歧視。特別是《平等信貸機會法案》(ECOA)和《多德-弗蘭克法案》中的“欺詐、不公正或濫用行為”部分(UDAAP)就是相關的法律框架。ECOA禁止基于某些受保護類別的歧視,包括種族、膚色、宗教、國籍、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或接受公共援助的情況。
就馬克安德森提到的“扼殺行動”問題而言,這些規(guī)定并不適用。根據法律,“加密企業(yè)家”或“保守派”并不是受保護的類別。因此,CFPB的這一部分職能,并未在理論上涉及到我們正在討論的問題:即政治上對特定不受歡迎行業(yè)的針對性打壓。此外,這項規(guī)定適用于信貸接入,而不是一般的銀行業(yè)務。
《多德-弗蘭克法案》中的UDAAP部分是另一項可能與去銀行化相關的法規(guī)。它賦予CFPB廣泛的權限,去追究他們認為不公平、欺詐或濫用的行為。他們與富國銀行達成的巨額和解協(xié)議就屬于UDAAP范疇。理論上,如果CFPB要采取行動針對去銀行化,他們應該會根據UDAAP來執(zhí)行。但至今為止,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并未采取實質性行動。
CFPB正在做什么
最近,CFPB最終確定了一項規(guī)則,將數(shù)字錢包和支付應用納入其監(jiān)管范圍,使其更像銀行。這項規(guī)則要求大型數(shù)字支付應用,如CashApp、PayPal、ApplePay和GoogleWallet,提供賬戶關閉的透明解釋。他們在規(guī)則發(fā)布中特別提到了“去銀行化”。請記住,這條規(guī)則不適用于銀行,而是適用于“大型科技公司”或p2p支付應用。無論如何,截至目前,這項規(guī)則還沒有實際執(zhí)行,所以我們還需要觀察它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具體實施。
這條規(guī)則會抑制“扼殺行動2.0”之類的東西嗎?幾乎不太可能。首先,它涵蓋的是科技公司的行為,而不是銀行的行為。其次,扼殺行動式的行為不是銀行層面的可選擇性行為,而是聯(lián)邦監(jiān)管機構通過銀行對整個行業(yè)進行打壓的結果。例如,如果CFPB注意到Crypto初創(chuàng)公司被系統(tǒng)性地切斷了與銀行業(yè)務的聯(lián)系,他們就必須與聯(lián)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美聯(lián)儲和貨幣監(jiān)理署(OCC)(最終是白宮)對抗,以終止這種做法。鑒于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Warren)堅定的反Crypto情緒,人們不禁想知道CFPB是否會這樣做。更重要的是,扼殺行動的問題與銀行監(jiān)管機構超越法律界限以取消整個行業(yè)的銀行服務有關。這與個別銀行的瀆職行為無關(銀行只是無奈地執(zhí)行監(jiān)管機構的命令)。
根據UDAAP,理論上,CFPB可以審查針對某個行業(yè)(例如Crypto)的系統(tǒng)性賬戶關閉行為。但最近這項支付應用規(guī)則的制定并不適用于銀行,一些批評馬克·安德森的人引用這項規(guī)則來表明CFPB反對去銀行化的立場。而且,CFPB在其實際執(zhí)法行動中迄今為止一直對去銀行化保持沉默。
CFPB的主要執(zhí)法內容有哪些?
我沒有找到任何與“去銀行化”(debanking)相關的CFPB和解案件。以下是按金額大小排序的CFPB最大的30宗和解案件:
在馬克出現(xiàn)在羅根節(jié)目后,許多Crypto高管也紛紛發(fā)表了看法。DavidMarcus解釋了FacebookLibra項目是如何被JanetYellen扼殺的。Kraken首席執(zhí)行官JessePowell、JoeyKrug、Gemini首席執(zhí)行官CameronWinklevoss、Visa的TerryAngelos和Coinfund的JakeBrukhman也分享了他們的故事。CaitlinLong長期以來一直在反對扼殺行動2.0,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銀行Custodia,但該銀行的主賬戶被美聯(lián)儲剝奪了。批評者可能并不同情加密行業(yè),但事實是,這是一個完全合法的行業(yè),被銀行監(jiān)管機構的秘密信函和暗示所壓制。結果,美國對加密銀行業(yè)務進行了廣泛的打擊,這一行為并非通過民主程序中的立法或規(guī)則制定,而完全是通過行政機構實施的。
在Crypto之外,針對金融科技的類似行動也正在悄悄展開。根據KlarosGroup的研究,自2023年初以來,四分之一的FDIC 執(zhí)法行動針對的是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銀行(而非金融科技合作銀行的銀行比例僅為1.8%)。。作為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者,我可以證明,為金融科技公司尋找銀行合作伙伴已成為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其難度堪比Crypto公司在獲得銀行服務方面面臨的困難!度A爾街日報》批評了FDIC行動的合憲性,稱該機構“在繞過《行政程序法》要求的通知和公眾意見征詢期的同時,實際上進行規(guī)則制定”。
至于安德森關于保守派被斷開銀行賬戶的評論,我們有充足的軼事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正在發(fā)生。梅拉尼婭·特朗普在最近的回憶錄中提到,她被斷開了銀行賬戶。右翼言論平臺Gab.ai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2021年,摩根大通以聲譽風險為由,取消了邁克爾·弗林將軍的銀行賬戶。2020年,美國銀行取消了基督教非營利組織提摩太二世國際計劃的賬戶,并于2023年凍結了基督教傳教士蘭斯·瓦爾瑙的賬戶。在英國,奈杰爾·法拉奇被Coutts/NatWest銀行取消銀行賬戶,引發(fā)了一場小丑聞。這些只是眾多例子中的幾個。根據現(xiàn)行法律,美國銀行可以以任何理由關閉賬戶,而無需給出解釋。因此,從實質上講,安德森是正確的。
為什么批評者試圖限制“去銀行化”的討論?
批評者們的共同點是,安德森以某種方式利用了“去銀行化”一詞來推進自己的經濟議程。作家LeeFang說:
“關于去銀行化的問題非常嚴重。我們看到反對強制疫苗的卡車司機因抗議失去銀行賬戶,支持巴勒斯坦的組織失去了Venmo的使用權等等。但現(xiàn)在掠奪性貸款機構和詐騙犯將消費者保護與‘去銀行化’混為一談,呼吁放松監(jiān)管!
Axios的作者暗示安德森擔心CFPB,因為他的公司投資了Synapse等可疑的新銀行,該銀行在今年早些時候倒閉了。這在評論中成為一個常見的主題安德森只關心“去銀行化”,因為他想放松對Crypto和金融科技行業(yè)的監(jiān)管,并擺脫CFPB保護客戶的企圖。
這聽起來很真實,所以它引起了很多左翼人士的共鳴,他們不愿相信政府會不法地剝奪整個行業(yè)的銀行服務權。不幸的是,這對他們來說確實是真的。奧巴馬政府確實制定了使用銀行監(jiān)管來違憲地打擊槍支制造和高利貸等行業(yè)的策略。拜登政府再次改進了這些策略,并非常有效地將它們用于Crypto領域。他們現(xiàn)在通過騷擾合作銀行來追捕金融科技公司。這些事情確實發(fā)生了,在這兩種情況下,它們都是行政權力的廣泛(且不合憲)過度使用,現(xiàn)在將在特朗普的領導下被揭露和撤銷。
無論像Fang這樣的作家是否認為拜登政府剝奪加密公司銀行服務權的策略減輕了他自己對去銀行化同情群體的道德觀點,這都是無關緊要的。它發(fā)生了,它就是去銀行化,而且是*非*法的。至于馬克是否有某種經濟動機批評CFPB也不是那么重要。(我查過,CFPB至今沒有對a16z的投資公司采取任何執(zhí)法行動)。銀行監(jiān)管機構(馬克確實提到了多個機構,而不僅僅是CFPB)確實利用了高度監(jiān)管的金融體系來實現(xiàn)政治目的。無論信息傳遞者的動機是否純粹,都無關緊要。關鍵是聯(lián)邦機構是否危險地濫用行政權力,并遠遠超出其職權范圍來騷擾合法行業(yè)。事實上,他們確實做了。
對安德森指控的裁決
因此,基于全面分析,讓我們評估一下馬克在羅根會議上的言論:
去銀行化意味著個人或公司被剝奪銀行服務,要么是因為你所在的行業(yè)在政治上不受青睞,要么是因為你持有不同政見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準確的描述。被“去銀行化”并不因為受害者在你眼中是否令人同情而有所不同。
CFPB至少要承擔部分責任,其他各種未具名的聯(lián)邦機構也是如此
CFPB確實習慣性地騷擾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而且它可能本不需要存在。但根據我們對扼殺行動2.0的了解,他們不承擔主要責任。更多直接參與的是FDIC(聯(lián)邦存款保險公司)、OCC(貨幣監(jiān)理局)、美聯(lián)儲,并且有拜登政府的協(xié)調。與批評者所說的相反,CFBP并不是真正的緩解力量,因為他們到目前為止并沒有針對“去銀行化”提起任何案件,盡管最近對此發(fā)出了一些聲音。
去銀行化的工作方式是讓監(jiān)管機構將金融壓制外包給銀行,這樣政府就不會直接承擔責任
這是一個準確的描述。就像利用大型科技公司來審查異見者一樣,利用銀行或金融科技平臺將科技創(chuàng)始人踢出,是一種有效的方式,能夠在不受到太多審查的情況下,金融上壓制政權的敵人。
奧巴馬執(zhí)政期間,去銀行化的主要受害者是合法但不受青睞的行業(yè)——大麻公司、成人用品商店、槍支商店和槍支制造商
這是對扼殺行動(奧巴馬時代司法部官方計劃)運作方式的準確描述。它實際上始于高利貸,但馬克沒有提到這一點。
在拜登執(zhí)政期間,Crypto公司和企業(yè)家以及金融科技公司是銀行去中心化的主要受害者。保守派有時也會因為政治觀點而被去銀行化
這些說法都是真實的,盡管我們有更多證據表明對Crypto的協(xié)同打擊比反金融科技運動更甚(盡管我們知道聯(lián)邦存款保險公司正在通過對合作銀行采取執(zhí)法行動來追究金融科技公司的責任)。關于對保守派的去銀行化,我們有大量傳聞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正在發(fā)生,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銀行有現(xiàn)行的內部政策。這似乎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的,并以“聲譽風險”為理由。歸根結底,銀行完全是不透明的,它們不需要為去風險化的決定提供理由。
a16z投資組合中的30名科技創(chuàng)始人曾被去銀行化
有可能,而且非常有可能。a16z是一家非;钴S的Crypto投資機構,幾乎每個國本土的Crypto初創(chuàng)公司都曾在某個時候面臨銀行業(yè)務問題。
Marc在哪些方面犯了錯誤?
馬克的錯誤之處在哪里?
他有點夸大了CFPB的作用,因為他們的姊妹監(jiān)管機構FDIC、OCC和美聯(lián)儲對最近針對Crypto和金融科技公司的一系列打擊負有更大的責任。然而,他確實指出,其他未具名的“機構”是去銀行化的幕后推手(盡管他沒有提到FDIC、OCC或美聯(lián)儲)。此外,在CFPB方面,伊麗莎白·沃倫是該機構的創(chuàng)始人,她是扼殺行動的最大責任人(特別是在拜登政府時期,由她任命的全國經濟委員會成員巴拉特·拉馬穆爾蒂領導了這項行動)。因此,對于馬克將CFPB賦予不成比例的責任,這點我可以理解。
他關于政治敏感人物(PEP)的討論有些簡單化。被歸類為PEP并不會導致自動失去銀行服務,但通常會讓你面臨更多盡職調查。馬克可能是在提到奈杰爾·法拉奇/Coutts/Natwest事件,當時奈杰爾被認為是PEP,這確實是他被Coutts取消銀行服務的一個因素。
總的來說,馬克是對的,而批評者是錯的。CFPB尚未成為任何強有力的反去銀行化力量。去銀行化是真實存在的,它明確適用于加密和金融科技領域,隨著共和黨控制權的到來和調查的展開,會有更多證據浮出水面。
免責聲明:Marc Andreessen 關于去銀行化的觀點是正確的文章轉發(fā)自互聯(lián)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guī)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